WFU

2021年1月7日 星期四

投手肩痛治療案例


作者:王聖翔





最近有個患者來看肩痛,表示投球的時候肩膀會痛,每次投完球都要痛個好幾天,需要休息一段時間後才能再投。這個狀況已經兩個多月了,肩痛不舒服之外,因此不能好好投球覺得非常困擾。


我的診斷思路


我們從一個投手的投球過程來看,分為幾個階段:
Wind up(準備期)
Stride phase(跨步期)
Arm cocking phase(揮臂期)
Acceleration phase(加速期)
Deceleration phase(減速期)
Follow through(完成動作期)

我仔細詢問他疼痛的時間點,和疼痛發生的位置後,確定他是在【跨步階段】時候,肩關節後側的位置會發生疼痛,觸診是棘下肌的位置有壓痛和條索狀的緊繃感。

在【 準備期→跨步期 】的這個階段,肩關節的是由內轉的姿勢轉換到外轉,這是由棘下肌和小圓肌所執行的工作,吻合患者描述的疼痛發生時間與位置,由此可確定患者受傷的肌肉。

接著思考在【跨步期】肩關節的動作,只是平順的將手臂外展和外轉,為了接下來的揮臂期作準備,應該不需要快速和出力的動作,是不是有其他因素造成棘下肌的負擔增加而產生拉傷?

因此我去觸診負責肩關節內轉的肌群:胸大肌、闊背肌、大圓肌,結果發現患者的胸大肌果然緊繃且按壓疼痛,所以我判斷是因為胸大肌的緊繃,增加了棘下肌在執行外轉動作時的負擔而導致拉傷。

這就好像你原本可以舉10磅的啞鈴50下,但是改成20磅的啞鈴,一樣要舉50下,可能30下就到達極限了,後面20下受傷的風險就大幅增加。

原本患者可能一場比賽需要、也可以負擔100球的投球數,但是棘下肌在胸大肌緊繃的影響下,可能他變成投60球後棘下肌就疲乏了,後面的40球棘下肌就容易出現受傷的狀況。


傷科手法治療


於是我選擇先處理放鬆緊繃的胸大肌,然後再請患者試著做做看投球動作,患者馬上表示疼痛感減輕了許多;接著將棘下肌的緊繃也舒緩以後,請患者再做投球動作時,疼痛感已經幾乎沒有了!

在交代一些熱身和緩和動作的衛教後,患者愉快地離開診間,希望他在恢復後,又可以繼續享受打棒球的樂趣!


天冷斷棒的冷知識~


作者:王聖翔





這陣子陸續有寒流來襲,天氣預報這兩天全台將急凍,天氣會非常寒冷。

氣溫降低會讓肌肉、韌帶因為寒冷的刺激,出現粘滯性增加,使肌肉的彈性和伸展性降低,關節活動度減少,特別是棒壘運動,大多是室外場地,為了避免損傷,有足夠的禦寒穿著和充分的熱身很重要。

不過,今天王醫師要講的不是運動傷害,因為寒流讓王醫師想到棒壘運動場上,天冷時容易發生的事:
『天氣太冷對球棒是有傷害的,會增加球棒損壞的風險!』

王醫師找了幾個球棒品牌網站,easton、Demarini、Louisville Slugger,裡面有關球棒保固使用的內容,都提到了避免在低溫(低於攝氏15度)氣候時使用,因為球在低溫下會明顯變硬!

在Easton網站看到這樣的描述,本來還覺得疑惑?這真的假的?於是再搜尋了Demarini、Louisville Slugger有關球棒保固的內容,還真的提到說,天氣冷影響到的是球!!而不是球棒!!是因為球低溫變硬,會增加對球棒的衝擊而造成球棒損壞。

所以有些球員以為幫球棒加溫可以避免損壞,其實應該是要把用球都加溫,維持在攝氏15度以上才比較有用!看完這個,不知道球友們跟王醫師有沒有一樣的感覺~奇怪的知識增加了!


美國青年球員投球數指引


作者:王聖翔





相信熱愛棒球的球友們,對於這則報導《甲子園保護國寶!4天熱投323球 佐佐木朗希冠軍戰休息》一定有印象:

「朗希在21日的8強戰完投12局用了194球,休息2天後,昨天在4強賽又投了129球完封勝,4天內投了323球,大船渡的總教練國保陽平表示,由於天氣太熱(當地高溫32度),加上投球間隔太短,為了保護他不要受傷,決定不讓他投球。」
 
對甲子園的印象就是熱血、鬥志、拚戰精神,背負1號的王牌投手,動不動就完投九局。有些到了日本職棒成為強投,甚至到MLB發光發熱,如達比修有、田中將大、大谷翔平。

但也有些在甲子園燃燒手臂,發光發熱後,進職棒後卻因傷所苦,成績載浮載沉,如火腿的齋藤佑樹、樂天的安樂智大。


投球數指引提供休息天數參考


美國就提出了一個青年球員的投球數指引,可以提供7-22歲這個階段的年輕球員,依據不同的年齡,提供關於投球後需要休息的天數的參考。

按照投球休息天數指引,其實佐佐木朗希早就被過度使用了,還好大船渡的總教練後來沒有繼續錯下去。王醫師覺得真的沒必要在棒球生涯的開始,就操壞一隻可以投超過160KM/HR的手臂啊~~


運動後休息的必要


運動後,肌肉軟組織無可避免會有一些相當少量的肌纖維斷裂,不過這都是經過充足的時間和適當休息可以恢復的。

但若是休息時間不足,又一直繼續的運動,則會導致肌纖維斷裂的數量越來越多,最後超過人體自癒能力所能負荷,讓受傷加劇,進而導致運動表現下降,得尋求醫療協助才能康復;再更嚴重甚至可能導致不可恢復的傷害,無法再有巔峰表現!畢竟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~


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

半夜抽筋怎麼辦?


作者:王聖翔





隨著近日天氣變冷,很多年紀大的患者在看診時後,會說道常常晚上會腳抽筋,抽筋起來是很痛的,也因此容易影響到睡眠。

患者通常第一句話就是問:「醫師,我是不是缺鈣?」當然生理學上來說,鈣離子濃度過低會引起肌肉異常收縮,除此之外,半夜抽筋還需要考慮什麼問題呢?


半夜抽筋需要考慮的問題


尤其在老年人,或有慢性病的人,我們也要考慮以下幾種情況。

  1. 心臟問題:例如心臟衰竭的患者,因為心臟無力,血液打出去和收回來的效率都不好,容易開始在下肢淤積,會造成下肢水腫,血液循環不好,供應養分和氧氣不足,導致腳會抽筋。
  2. 糖尿病:糖尿病會侵犯血管和神經,造成血管受損而影響血液循環,讓周邊神經的病變不正常的放電、收縮,引起抽筋跟疼痛。最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下肢潰爛,甚至需要截肢。而腳抽筋,通常被視為 #糖尿病足的前兆,所以有糖尿病的患者,有腳抽筋的情況更要特別的注意。 
  3. 睡眠呼吸中止症:睡眠中產生呼吸暫停,會導致通氣量和血氧下降,當肌肉無法獲得足夠血氧,會引發腳抽筋。 


半夜抽筋常見原因


不過,大家先不要太擔心,上述問題通常牽涉到一些慢性病問題,年紀大的患者通常需要比較小心。但其實半夜腳抽筋也不是年紀大的人才會有,許多年輕朋友也有遇到這個問題,最常見的還是血液循環不好,在中醫來看也有很多是膀胱經受寒的問題。

半夜抽筋的部位以小腿到腳跟腳底最常見,這屬於中醫經絡上膀胱經的巡行部位,膀胱經容易受寒氣,尤其半夜寒氣較甚,遇上冬天,或是夏天冷氣吹太強,都有可能受寒,若是膀胱經保護好,做好保暖,避免半夜寒氣入侵,抽筋通常就能改善。


如何減少半夜抽筋


以下王醫師教大家幾個小妙招,減少夜間抽筋情況:

  1. 睡前拉筋,延展緊繃的小腿。
  2. 熱敷小腿,放鬆肌肉,促進循環。 
  3. 注意小腿保暖,穿襪子或長褲,棉被要蓋到小腿。 
  4. 避免冷氣和電扇直吹小腿。 
  5. 穴位按摩,尤其小腿的膀胱經的承山穴:不管是抽筋時及時處理或是平常按壓保養都很適合。 
  6. 墊高小腿,增加下肢回流,幫助循環。 

會抽筋的朋友可以試試看哦!


2020年12月16日 星期三

正確熱身,運動加分~ (附肩關節熱身動作示範)


作者:王聖翔





我的門診有很多患者都是有在運動打球的朋友,上週末有兩個初診患者,他們都跟我一樣熱愛棒壘球運動,治療這類患者一方面可以有很多共同的話題,二方面是他們的疼痛問題大多我都經歷過,感同身受,也更知道怎麼處理。

經過檢查處理後,一位患者原本緊繃無法完全伸直的手肘,治療後角度上有顯著的進步;另一位的肩膀卡卡的動作解決了,肩膀痛也改善。

兩位棒壘朋友都是在運動的過程中受傷,王醫師也跟患者聊到運動前的熱身動作,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運動前的熱身,以及介紹幾個熱身動作!


運動前熱身的重要


運動前需要做熱身的動作,而運動後,也需要確實的緩和運動,才可以降低運動傷害的發生機率和增加運動後的恢復速度。

熱身運動可以提高體溫、增加血流,降低肌肉和關節的黏滯性,達到增加肌肉的柔軟度、肌力和關節活動度的效果,可以提升運動表現和減少受傷的發生。


靜態與動態熱身動作的差異


相信大家對學生時期上體育課還有點印象,一開始體育老師會帶大家做一些簡單的拉筋,轉轉手腕、扭扭腳踝,跑個兩圈操場,然後才開始課程。

其實這些課前熱身動作就包括了靜態伸展和動態伸展,簡單來說靜態伸展就是我們熟悉的拉筋,是被動的將要伸展的肌肉拉長;動態伸展則是靠著活動來拉筋,是藉由肌肉的主動收縮來拉長我們要使用的肌肉。


運動前動態熱身效果佳


在近幾年的運動研究提出,動態伸展更適合於運動前的熱身,更能增加肌肉力量、運動表現和關節活動度。

對於棒壘球這樣的投擲類運動,運動前肩關節的動態伸展就相當重要,確實執行除了可以避免運動中的運動傷害,甚至萬一受傷後的促進恢復,這些動作也很有幫助。

那接下來就看王醫師影片示範幾個肩關節的熱身動作吧~ 




2020年12月8日 星期二

退化性關節炎導致的膝關節疼痛治療案例


作者:王聖翔





膝蓋痛是很常見的問題,可以發生在各個年齡層,發生的原因非常多,年輕人多以運動傷害、扭拉傷居多,那老年人的膝蓋痛呢?王醫師最近就有個住在屏東鄉下的患者,說是朋友介紹來看膝蓋痛。


關節錯位導致疼痛


膝蓋痛其實是一個很籠統的說法,大家統稱的膝蓋包含:膝關節、膝關節周圍韌帶軟組織、以及半月板軟骨,臨床實際診斷上就必須區辨問題在哪。

這位阿桑,65歲,左邊膝關節開始發作疼痛一段時間,平時走路雖然會不舒服但還能忍受,但是上下樓梯時特別疼痛。

我幫她診察,外觀上兩側膝關節並沒有明顯的異常與腫脹,觸診則發現左側的脛腓骨有外旋的錯位。


關節復位與傷科理筋手法治療


確定問題後,我幫阿桑做關節復位,以及膝關節周圍肌肉舒緩的手法處理,再請她去爬診所樓梯試試。

阿桑高興地說著:「攏袂痛啊捏~~」驚訝到一下子怎麼竟然完全不會痛了!

這樣的案例在臨床上很常見,屬於退化性關節炎,是關節的軟骨隨著年齡退化磨損,加上骨頭錯位導致關節受力不平均,因而發生疼痛;若是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更嚴重的,膝關節還會產生骨刺,或是關節變形而導致疼痛僵硬,影響日常行動就更厲害了。


退化性關節炎常見原因


退化性關節炎致病的原因常見如下:
  1. 膝關節曾受外傷
  2. 工作需要負重、久站、久走
  3. 老人或是體重過重者
  4. 膝關節周圍肌肉軟組織柔軟度變差、肌力下降、骨頭錯位導致關節受力不平均而磨損
這個案例就是上面所講的第4點原因。


中醫如何治療退化性關節炎


中醫來看退化性關節炎,很多有筋脈失養、瘀血閉阻經絡、氣血虧虛的情況。 因此治療常用活血化瘀、補益氣血、滋養肝腎的中藥,來改善局部軟組織的血液循環。

另外,運用中醫傷科手法可以減輕關節的僵硬,舒緩關節周圍肌肉緊繃,增加軟組織的彈性,改善膝關節的血液循環。就像這位屏東的阿桑,處理後馬上解決她上下樓梯疼痛的困擾!


2020年12月7日 星期一

惱人的足底筋膜炎,中醫怎麼治?


作者:王聖翔





足底筋膜炎是常見的足部疾患,患者大多表示在一早起床腳踩地時,足部發生劇烈的疼痛,很多人因疼痛反覆發作,長期飽受痛苦。王醫師門診也常遇到足底筋膜炎的患者,許多透過中醫傷科理筋整復手法治療後,就有很好的改善。


臨床案例分享


以下分享王醫師門診臨床治療案例之一。

蘇先生,38歲,平時足底就容易疼痛,尤其是一早下床踩到地最嚴重,需要稍微活動後,疼痛感才會減輕。這次趁著週末慢跑操場十圈後,星期一早上起床,疼痛的程度更勝以往,無法忍受前來就診。

王醫師觸診發現蘇先生的小腿緊繃,詢問慢跑後是否有做拉筋收操?蘇先生表示從來沒有這樣的習慣!

王醫師先讓蘇先生熱敷小腿後側肌群,再將小腿緊繃肌群舒緩鬆開,並調整跟骨,蘇先生原本足底疼痛即減輕八成。


運動後是否收操很重要


王醫師治療後同時衛教患者,除了運動前的熱身,運動後的收操同樣重要,透過伸展能減緩痠痛、避免運動傷害、恢復肌肉彈性。

若沒有做拉筋伸展的動作,肌肉可能會因為收縮而緊繃,在肌腱骨骼接合處造成過大的張力而導致疼痛的發生。


足底筋膜炎有何症狀?


足底筋膜是我們腳底的一片扇形的筋膜組織,附著在腳底的跟骨往腳趾頭延伸,在我們行走活動時,去承受重力與各種力量的衝擊。

因此當它發炎時,足跟筋膜附著的部位就會發生疼痛。可由以下症狀簡單判斷:

  1. 疼痛部位在腳跟
  2. 一早起床踩地足跟特別疼痛,稍微活動一下後疼痛較減輕
  3. 走動或站立較久時,腳底開始產生疼痛





足底筋膜炎的發生原因


足底筋膜炎的原因很多,跟本身的結構、使用方式以及退化狀況有關。

像是久站或走太多路、運動過度、不正確的運動習慣、穿不合腳的鞋子,或是過度肥胖,或本身是扁平足…..等,造成足底筋膜承受過大壓力,進而導致足底筋膜發炎。


總結


這個案例本身就是因運動過度,加上不正確的運動習慣而造成,經由傷科理筋整復後就有很大的改善。常發生足底疼痛的狀況,建議還是尋求專業協助,找出確切原因,對症治療唷!